头像

"限制级"零食受儿童追捧

   去年,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研究编制的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》正式出台,《指南》将方便面、膨化食品、可乐等定为限制食用的零食。然而,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,众多家长根本不知道零食有划分级别,这些限制级零食也一直受到孩子们的热捧。
  “限制级”零食受追捧
  一包薯片不到15分钟就能吃完,接着又是一块巧克力派加一杯可乐……这种孩子们常见的膨化食品和巧克力食品则是他们的最爱。记者在沈阳各大商场调查发现,从零食摆放和品种来看,越是被《指南》列为“限制食用”的零食,数量越多。记者在某大型超市的零食销售区看到,各种品牌的薯片、虾条等膨化食品整整占据了三四层货架!一个小时内就有二三十人前来选购,有些人一次还选购好几包。其中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开心地从货架上拿了一包“上好佳”薯片,但母亲不给买,小女孩竟哭闹着不肯离去,最后那位母亲只好无可奈何地将“上好佳”薯片扔进了购物车。据了解,由于口感香脆,薯片、虾条等膨化食品十分受儿童和青少年欢迎,一些品牌较好的膨化食品每月的销售量在各大超市十分可观。
  同样,列入“限制食用”的可乐和巧克力派等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。一位正在选购巧克力派的女生对记者说:“巧克力派比蛋糕、面包好吃,我最喜欢用它作早餐。”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孩子发现,在“最爱吃的零食”中,薯片等膨化食品排在首位,其次是可乐、糖果和巧克力等。一位正在商场门口喝可乐的“小胖子”还对记者说:“喝白水没有什么味道,我根本不喝!”
  “以前对孩子的零食限制得较少,只知道有些炸烤类的食品吃多了不好,现在有了参考,说服孩子更有力了。”当市民黄女士得知零食被划分级别时,表示回去后一定找来相关资料好好看看。她说,她六岁的儿子喜欢吃薯片、喝可乐,尤其爱去肯德基、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。
  家长对《指南》的发布有喜有忧
  零食也“分级”?对于《指南》的发布,多数家长表示并不知情。但当他们了解到《指南》将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吃零食,让孩子们“吃出健康”,大多数家长都拍手叫好,并表示会随时关注。
  “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,我们做家长的很难制止,但面对品种繁多的零食,我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,有时候只能听之任之,《指南》的出台无疑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心里有了谱。”家住和平区的王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  虽然《指南》受到大多数家长们的欢迎,但也有个别家长提出了担忧。“我的孩子几乎每天放学都会和同学去买零食,甚至以零食当饭吃,对此我也很苦恼。但如果限制她吃零食,让她看着其他同学吃我又如何忍心?”正在超市购物的张女士表达了她的矛盾心理。陪同张女士购物的杨女士也说:“我觉得,过分限制孩子吃零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。而且,就算我们不给买,孩子的爷爷、奶奶也还会给他买!”
  过量吃零食不利健康
 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“2007年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研”显示,60%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。不少孩子对零食的选择是受到广告或周围孩子的影响,有些孩子甚至养成“零食当饭吃”的不良习惯。而不当食用零食导致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、营养不良或损伤胃口等现象也普遍存在。
  在去年发布的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》中,零食被定义为“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(不包括水)”,并分为“可经常食用”、“适当食用”和“限制食用”三个级别。其中,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为:低脂、低盐、低糖类;适当食用的零食为:中等量的脂肪、盐、糖类;限制食用的零食为:高糖、高盐、高脂肪类。
  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不同特点,专家认为,儿童应选择新鲜、天然、易消化的奶类、果蔬类、坚果类的食物,少吃油炸、过甜、过咸的零食。家长为孩子选购零食时应把《消费指南》作为参照,选择和购买对孩子有益的零食。
  相关链接:
  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》中将零食分为三个级别:
  一、可经常食用的零食:低脂、低盐、低糖类。如水煮蛋、无糖或低糖燕麦片、煮玉米、全麦面包、豆浆、牛奶、蒸或烤制的红薯、不加糖的鲜榨果汁、各类新鲜水果等。
  二、适当食用的零食(每周1—2次):中等量的脂肪、盐、糖类。如巧克力、牛肉片、火腿肠、果汁含量30%的果(蔬)饮料等。
  三、限制食用的零食(每周不超过1次):高糖、高盐、高脂肪类。如棉花糖、糖果、炸鸡块、膨化食品、巧克力派、奶油夹心饼干、奶油蛋糕、方便面、罐头、炼乳、炸薯片、可乐、雪糕等。